防爆空调选择的8大误区

2025-09-13

在工业、化工、油气等存在易燃易爆环境的场景中,防爆空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。但由于对防爆标准、环境特性及设备原理的认知偏差,企业在选择时易陷入多种误区,可能导致安全隐患、设备失效或成本浪费。以下是防爆空调选择中最常见的8 大误区及科学规避建议:

误区 1:仅看 “防爆标识”,忽视标识完整性与适配性

很多采购者认为 “有防爆标识就是合格产品”,但忽视了标识的具体参数是否匹配使用环境,这是最危险的误区之一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只要看到 “Ex” 开头的标识(如 Ex d IIB T4 Gb),就判定设备适用所有防爆场景。

  • 风险点:不同防爆标识对应不同的防爆型式、爆炸危险区域、气体组别、温度组别,错配会直接导致防爆失效。例如,用于 “氢气环境(IIC 级)” 的空调,若选用仅符合 “IIB 级” 的产品,会因防爆等级不足引发爆炸;用于 “高温环境(T3 组,最高表面温度≤200℃)” 的空调,若选用 “T4 组(≤135℃)”,可能因设备表面温度超标点燃可燃气体。

  • 正确做法:

    1. 先明确使用环境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(0 区 / 1 区 / 2 区,1 区危险等级远高于 2 区)、可燃物质种类(如甲烷属 IIA 级,乙烯属 IIB 级,氢气属 IIC 级)、环境最高温度(对应温度组别 T1-T6,T6 级最严苛,≤85℃);

    2. 要求厂家提供完整防爆标识(如 Ex d IIC T6 Gb),确保标识中 “防爆型式(d 隔爆型、e 增安型等)”“气体组别(IIA/IIB/IIC)”“温度组别(T1-T6)”“设备保护级别(Gb/Gc,Gb 适用于 1 区)” 完全匹配环境参数。

误区 2:混淆 “防爆空调” 与 “普通空调 + 防爆外壳”

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,选择将普通空调的外壳替换为金属材质,声称 “达到防爆效果”,这属于典型的 “伪防爆”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防爆的核心是 “外壳坚固”,只要外壳能隔绝火花,就是防爆空调。

  • 风险点:防爆空调的安全设计贯穿整机所有部件,而非仅外壳。普通空调的压缩机、风机、电路板、接线端子等内部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火花、高温,若未做防爆处理(如压缩机采用隔爆结构、电路板涂覆阻燃胶、接线端子用防爆密封盒),即使外壳坚固,内部火花也可能通过缝隙引燃外部可燃气体。

  • 正确做法:选择整机防爆设计的产品,要求厂家提供关键部件(压缩机、电机、控制器)的防爆认证,而非仅外壳的 “局部防爆” 证明。

误区 3:忽视 “温度组别” 与环境温度的匹配

温度组别(T1-T6)是防爆空调的核心参数之一,直接关联设备表面最高温度是否会点燃可燃气体,但很多用户仅关注 “制冷量”,忽略温度组别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只要制冷量满足需求,温度组别无关紧要;或认为 “T6 级(最高 85℃)比 T1 级(最高 450℃)更好,选最高级总没错”。

  • 风险点:

    1. 若环境中可燃气体的 “引燃温度” 高于设备温度组别对应的最高温度,才安全。例如,苯的引燃温度约 555℃(对应 T1 级),若用 T6 级空调(最高 85℃)虽安全,但会造成成本浪费;反之,若环境中可燃气体为乙醛(引燃温度 140℃,对应 T4 级),却选用 T3 级空调(最高 200℃),设备表面温度可能超过乙醛的引燃温度,引发爆炸。

    2. 高温环境(如夏季户外防爆车间)若选用低温度组别(如 T4 级)空调,设备运行时表面温度可能超标,触发保护停机,影响使用。

  • 正确做法:先查询环境中可燃气体的引燃温度,再选择温度组别对应的最高温度低于引燃温度的空调(通常预留 20-50℃安全余量),而非盲目选最高级。

误区 4:认为 “防爆等级越高越好”,忽视成本与适用性

防爆等级(如 IIA < IIB < IIC)代表设备对可燃气体的适配范围,但并非等级越高越适合,过高等级会导致采购和运维成本大幅上升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“IIC 级能覆盖 IIB、IIA 级,选 IIC 级更安全,不用考虑环境气体类型”。

  • 风险点:

    1. IIC 级防爆空调的设计更复杂(如隔爆间隙更小、材料强度更高),价格通常比 IIB 级高 30%-50%,若环境中仅存在 IIB 级气体(如丙烷、乙烯),选用 IIC 级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。

    2. 部分低危险环境(如 2 区,仅偶尔存在可燃气体)若选用 1 区适用的高等级防爆空调(如 Gb 级),虽安全,但运维成本(如维修时需符合更严苛的防爆规程)也会增加。

  • 正确做法:根据环境中实际存在的可燃气体组别选择对应等级的空调,例如:

    • 加油站(主要气体为汽油蒸气,属 IIA 级):选 IIA 级空调即可;

    • 化工车间(存在氢气,属 IIC 级):必须选 IIC 级空调。

误区 5:忽略 “安装环境的特殊性”,仅按常规参数选型

防爆空调的使用环境常伴随高温、高湿、粉尘、腐蚀性气体等特殊条件,若仅按 “常规工况(25℃、湿度 60%)” 选型,会导致设备故障频发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“只要防爆等级匹配,不管环境是高温还是高湿,空调都能正常用”。

  • 风险点:

    • 高湿环境(如制药车间、油气田井口):若空调未做防凝露处理,内部电路易受潮短路,破坏防爆结构;

    • 粉尘环境(如面粉加工防爆车间):粉尘堆积在空调散热片上,会导致散热不良,设备表面温度超标,触发防爆保护;

    • 腐蚀性环境(如化工酸洗车间):普通防爆外壳易被腐蚀,导致隔爆间隙变大,失去防爆效果。

  • 正确做法:明确告知厂家安装环境的特殊条件(如湿度≥90%、粉尘浓度、腐蚀性气体类型),选择带 “防凝露、防尘、防腐” 附加功能的定制化防爆空调,例如:高湿环境选带 “电加热除凝露” 功能的机型,腐蚀性环境选外壳涂覆氟碳涂层的机型。

误区 6:混淆 “防爆空调” 与 “防腐空调”“防尘空调”

防爆、防腐、防尘是三种不同的功能设计,部分用户将三者等同,导致设备无法满足安全需求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“防腐空调外壳耐腐,就能在防爆环境用”“防尘空调能隔绝粉尘,就是防爆空调”。

  • 风险点:

    • 防腐空调的核心是 “抵抗化学腐蚀”,但内部部件(如电机、电路板)未做防爆处理,运行时产生的火花仍可能引燃可燃气体;

    • 防尘空调的核心是 “阻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”,但无隔爆、增安等防爆结构,无法防止内部火花外泄,不具备防爆能力。

  • 正确做法:明确需求 —— 若环境仅需防腐 / 防尘,选对应功能的普通空调;若存在易燃易爆风险,必须选具备完整防爆认证的防爆空调,再根据需要附加防腐、防尘功能。

误区 7:忽视 “售后服务与防爆认证的有效性”

防爆空调的后期维护(如部件更换、故障维修)需严格符合防爆标准,若厂家无专业售后能力,或认证过期,会导致设备后期失去防爆效果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“只要设备买时合格,后期随便找维修队修就行”“有认证证书就够了,不用看证书有效期”。

  • 风险点:

    1. 非专业维修人员在更换部件(如压缩机、接线柱)时,可能使用非防爆部件,或破坏隔爆间隙(如隔爆面划伤、螺栓未拧紧),导致设备防爆等级下降;

    2. 部分厂家提供的 “认证证书” 是过期的(如防爆认证有效期通常为 5 年),或证书对应的产品型号与实际供货型号不一致,属于 “虚假认证”,设备本质不满足防爆要求。

  • 正确做法:

    1. 选择具备防爆空调专项售后资质的厂家,要求其提供 “售后维修防爆操作规程”,确保后期维护符合标准;

    2. 核实防爆认证(如中国 CNEX 认证、国际 ATEX 认证)的有效期及 “认证产品型号” 与实际采购型号的一致性,可在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CQST)官网查询证书真伪。

误区 8:过度关注 “价格”,忽视设备的 “本质安全”

防爆空调的制造成本远高于普通空调,部分企业为压缩预算,选择低价产品,却忽视了 “低价背后的安全隐患”。


  • 错误认知:“防爆空调原理差不多,低价产品也能用,只要能通过验收就行”。

  • 风险点:低价防爆空调常存在 “偷工减料” 问题,例如:用普通钢板代替防爆钢板(隔爆性能不足)、省略内部部件的防爆处理(如电路板未涂阻燃胶)、使用过期或伪造的防爆认证。这类设备在短期内可能通过验收,但长期运行中易因部件老化、防爆结构失效引发安全事故,造成的损失(如爆炸、停产)远高于采购时节省的成本。

  • 正确做法:将 “安全合规” 放在首位,在符合防爆标准的前提下对比价格,而非以 “低价” 为首要选择标准。优先选择行业内口碑好、有成熟案例(如为同行业企业供货)的品牌。

总结:科学选择防爆空调的核心步骤

  1. 明确环境参数:确定爆炸危险区域(0/1/2 区)、可燃气体组别(IIA/IIB/IIC)、引燃温度(对应 T1-T6)及特殊条件(高温 / 高湿 / 防腐 / 防尘);

  2. 核查防爆资质:确认设备具备完整防爆标识、关键部件防爆认证,且证书在有效期内;

  3. 匹配功能需求:根据环境特殊条件,选择带防凝露、防腐、防尘等附加功能的机型;

  4. 重视售后能力:选择有专业防爆售后团队的厂家,确保后期维护合规;

  5. 拒绝低价陷阱:以 “本质安全” 为前提,平衡成本与安全,不采购无认证、偷工减料的低价产品。


通过规避上述误区,可确保所选防爆空调真正适配使用环境,实现 “安全运行” 与 “成本合理” 的双重目标。


IIC防爆等级与IIB防爆等级的区别?

 

英腾防爆除湿机:危险环境中的湿度管理专家